為培育壯大一批專注細分市場、創新能力強、質量效益高、產業支撐作用大的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,引領帶動全區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,渝北區經濟信息委制定了《渝北區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二十一條(征求意見稿)》,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歡迎各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修改意見,并于2022年6月8日前反饋至渝北區經濟信息委,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意見。
一、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發送至郵箱1910226465@qq.com,并注明“公開征求意見”。
二、信函寄至:重慶市渝北區雙鳳路98號,渝北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企業指導科(郵編:401120),并在信封注明“公開征求意見”字樣。
附件:《渝北區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二十一條(征求意見稿)》
重慶市渝北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
2022年5月9日
渝北區促進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發展二十一條
(征求意見稿)
根據市政府辦公廳《關于印發重慶市推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(2022-2025)的通知》精神,為培育壯大一批專注細分市場、創新能力強、質量效益高、產業支撐作用大的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(包含創新型中小企業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、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),引領帶動全區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,力爭到2025年,全區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00家,市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達到120家,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達到15家,結合渝北實際,制定本措施。
(一)引育雙管齊下
1. 強化招商引資。立足全區“2+4+1”現代工業體系、放眼戰新產業和先導產業,圍繞汽車、電子等支柱產業深入開展“延鏈補鏈強鏈”,聚焦元宇宙、人工智能、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的初創企業下好先手棋。對區外、市外新引進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或在享受園區招商政策期間獲得“市級專精特新”“國家小巨人”認定的,參照第5條給予一次性認定獎補。(責任單位:區經濟信息委、區臨空辦、臨空招商公司、各相關園區)
2. 引導集聚發展。鼓勵國有平臺公司和民營企業利用標準廠房和樓宇資源,建立“專精特新”孵化園區。重點支持創新經濟走廊打造“汽車電子及智能終端”科技型初創企業園區;仙桃數據谷、三龍地區打造“軟件和信息服務業”科技型初創企業園區。(責任單位:區經信委、各相關園區)
3. 做好用地保障。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和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租用國有或民營標準廠房、商務樓宇的,經綜合補貼后,將企業租用廠房、商務樓宇的成本分別控制在每月10元/平米、15/平米以內。對于購買工業用地的,根據企業經營情況,地價可給予一定程度優惠。(責任單位:區臨空辦、各相關園區)
4. 聚焦汽車電子。重點打造市級汽車電子重點關鍵產業園,圍繞智能座艙、自動駕駛/輔助駕駛、大小三電等關鍵領域,引導企業開發新品、拓展市場、聚焦發展、掛牌上市。力爭到2025年區內汽車電子企業專精特新普及率達到20%。(責任單位:區經信委、各相關園區)
(二)加強財稅扶持
5. 給予認定獎補。每年從區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切塊對獲得“市級專精特新”“國家小巨人”的區內企業進行一次性獎補,其中“市級專精特新”一次性給予20萬元、“國家小巨人”一次性給予50萬元。(責任單位:區財政局、區經濟信息委)
6. 用好專項資金。區內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申報區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關于智能化改造、一般技改、綠色工廠、貸款貼息等項目時,按照項目獎補上限給與支持。(責任單位:區財政局、區經濟信息委)
7. 支持企業上市。區內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重慶市OTC成長板、專精特新板掛牌的,給予60萬元獎勵;在新三板掛牌的,分階段給予300萬元獎勵;在境內首發上市的,分階段給予1000萬元獎勵。(責任單位:區財政局、區金融辦)
8. 切實減稅減負。自2022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,小微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在50%稅額幅度內減征“六稅兩費”; 科技型中小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,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,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,自2022年1月1日起,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%在稅前扣除;形成無形資產的,按照無形資產200%在稅前攤銷。
(三)強化科技支撐
9. 夯實科技支撐。探索以“揭榜掛帥”“賽馬”等形式開展技術攻關,重點對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、高端裝備、新材料、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等領域技術攻關項目給予資金支持。鼓勵建立研發準備金,推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30%。(責任單位:區科技局)
10. 加強資源共享。推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與研發機構、檢驗檢測機構等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,開展產學研技術供需對接,促進設備共享,提升科技研發資源使用效率。(責任單位:區科技局)
11. 做好孵化培育。支持中小企業孵化器建設,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,建設一批集資源要素供給、教育培訓服務、產供銷運聯動,融合技術交流交易、工作生活于一體的科技型初創企業孵化載體。(責任單位:區科技局)
(四)加大金融支持
12. 強化基金支持。在現有基金盤子中設立“專精特新”專項發展基金,創新投資方式,引導政府產業基金和社會資本重點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(責任單位:臨空投資公司、區臨空辦)
13. 優化金融產品。鼓勵商業銀行為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量身定制高額度、利率低的全新金融服務產品,推廣無還本續貸產品。加大中長期融資支持力度,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再貸款、再貼現業務開通綠色通道。(責任單位:區金融辦)
14. 強化上市培育。搭建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上市培育服務平臺,動態遴選一批有成長力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納入擬上市企業儲備庫,并開展投融資對接、“一對一”上市輔導,力爭到2025年全區上市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數量累計達5家。(責任單位:區金融辦)
(五)優化公共服務
15. 建立聯系機制。建立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服務聯系機制,實行“一企一策一人”,配備服務專員,及時發現并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。(責任單位:區經濟信息委)
16. 提供優質服務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、充分利用重慶市“專精特新”服務包、鼓勵市場公平競爭等方式,組織各類三方服務平臺、專家等為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上門問診,提供法律援助、企業管理、專利申報、政務代辦和人才培訓等各項服務。(責任單位:區經濟信息委、區科技局、區商務委)
17. 加強人才引培。做好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專業人才評定工作,按照《渝北區臨空英才培育引進實施辦法》,做好政策落實和服務工作。廣泛聯系高校、科研院所,建立人才合作機制,幫助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建立高端科研人員互派、互聘等人才柔性引進和使用機制。聯合開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人才專場招聘會,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實現培訓服務全覆蓋。(責任單位:區委人才辦、區人社局)
18. 加強品牌建設。引導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創建自主品牌,提高知識產權運用、管理和保護能力。積極推薦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申報中國質量獎、重慶市市長質量獎等。鼓勵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參與標準化指定并按政策給予獎勵。(責任單位:區市場監管局)
19. 支持企業參展。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參加智博會、西洽會等國內外重點經貿科技類展會,按80%的比例給予的展位費用補貼,年度最高不超過30萬元,幫助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做好宣傳推廣,積極開拓市場。(責任部單位:區商務委)
20. 做好政府采購。按照相關法規預留中小企業采購份額,支持中小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產品申報相關創新產品目錄,對納入目錄內創新產品享受政府采購支持創新的各項政策,通過首購首用、協議供貨、單一來源等方式給予政策支持。組織開展大中小企業供需對接活動,促進大型企業擴大向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采購規模。(責任單位:區財政局,各部門)
21. 突出示范效應。每年遴選10家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參照年度重點工業企業標準,給予獎勵。同時加大對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的宣傳和引導,切實提高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榮譽感。(責任單位:區經信委,區委宣傳部)
本政策措施自印發之日起施行,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。
掃一掃關注我們
掃一掃關注我們